首先得打破一個全網(wǎng)超多人信的誤區(qū):KC 認證不是 “把 CE 報告換個封面”,更不是 “可做可不做的自愿認證”!它是韓國《電氣用品安全管理法》(EPSA)硬規(guī)定的強制性認證,只要是進入韓國市場銷售的智能無線攝像頭(不管是家用還是商用),必須過 KC認證、貼 KC 標志 —— 沒有它,海關直接扣貨,電商平臺(比如韓國 11st、Coupang)不讓上架,線下門店不敢賣,去年就有客戶抱著 “先鋪貨再補證” 的僥幸心理,結(jié)果在韓國 Gmarket 賣了 50 臺就被舉報,不僅罰了 1200 萬韓元(約 6 萬人民幣),店鋪還被永久封禁。

可能有人會問:“之前聽說過 KCC 認證,和 KC 有啥區(qū)別?” 這里必須劃重點:2011 年韓國就把 “KCC 認證”(專門管電磁兼容 EMC)和 “KC 認證”(管電氣安全)合并了,現(xiàn)在統(tǒng)一叫 “KC 認證”—— 也就是說,智能無線攝像頭辦 KC 認證,既要測 “會不會漏電起火”(安全項),也要測 “會不會干擾韓國的 5G 信號、WiFi”(EMC 項),還要測 “無線通信是否合規(guī)”(因為帶 WiFi/4G 功能),少一項都不行。去年有個客戶只做了安全檢測,沒測無線部分,結(jié)果認證到一半被韓國 KATS(韓國技術標準院)打回,重新檢測多花了 1.2 萬,還耽誤了 2 周貨期 —— 這就是 “不懂新規(guī)的代價”。
為啥韓國對智能攝像頭的 KC 認證這么 “較真”?核心有三個原因:一是 “安全兜底”,智能攝像頭大多需要長期通電,要是存在電路隱患,很容易引發(fā)火災(2023 年韓國消防廳數(shù)據(jù):家用電氣火災中,12% 和不合格智能設備有關);二是 “電磁秩序”,韓國 5G 網(wǎng)絡覆蓋密,攝像頭的無線信號要是不合規(guī),很容易干擾基站、電視信號;三是 “隱私保護”,韓國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要求攝像頭的 “數(shù)據(jù)傳輸加密” 必須符合本土標準,這也是 KC 認證的隱性要求(雖然不單獨列項,但檢測時會核查)。去年有個客戶的攝像頭因為 “WiFi 傳輸未加密”,就算安全和 EMC 過了,還是被打回整改 —— 這就是韓國市場的 “特殊門檻”。
English